Boris Vian

幽默是绝望的礼貌

【nuit blanche】day 10

今天我加了一个电影群,原本以为就是大家讨论讨论热片,一部分人吹一部分人黑,但并非如此:这似乎是个原创剧本讨论群:我刚加进群就有一个学生发自己写的剧本,一个短片,让我们提意见。所以我就,放飞自我,完全反转了她的结局——当然,那个学生没有接受(我也知道会这样),不过作为我的创作,这个结尾蛮可以作为自我分析的材料的。

详细讲整个剧本和我的修改没有多大意思,我将直接从分析上着手(突然觉得这就像求一次导,哪天也许可以写对分析的的分析,即二次导,可能会得到博尔赫斯式的作品?),也就是说,假设我的读者已经看过剧本和我的修改了。(这样我们可以抛开故事的局限,而直接看内核)

毫无疑问,我是受了电视剧《烈阳》(Hard Sun)里神父那一集的影响(确切地说,是“你以为你是谁”这句话的影响),并且向往写出《无畏的小乔万尼》(《意大利童话》第一篇)结尾的力度。

其实这种力度,很多短片也试着展现,比如原剧本的结局就是一场车祸——不过编剧只是觉得“自然而然”这里应该有个车祸,它并不起什么展现主旨或者结构上的作用。所以,这不是真正的力度:它给我们情感上的震撼,可能没错,但无异于交通协管员的手势——一个命令式:“震撼!”,意义不多于一个人为了让其他人知道他在生气而摔的门。它是我们约定俗成的一个符号,而不能让我们从内心深处升起原始的情感(我又用了“原始”,意义可能和昨天不同,观点和情感…是…是不是亚里士多德的反义词?),不能让我们的大脑走一条一直存在却从未走过的回路,走到一个同样的情感却新鲜得本身就让人震撼…

这种力度,从我上一段的叙述来看(我其实只是为了防止连用两个破折号有插入语的歧义才把句子改成了两句并用“所以”连接),至少需要展现主旨或体现结构上的作用,也就是说,它至少要有内容、有所指(可能少数作品为上一段那种震撼赋予含义,但这样那种震撼就是一句话中的一个词语,应当被放在更大的范围内去理解)。就我改写的结局而言,它的内容是一种新的解读:人们因为认识到道理A而知道做事B是好的,所以我们做事B,并且我们相信做事B是好的的原因是A,并且我们认为自己因此是好人,但实际上因为道理C,我们只应该做事B,其他的选择都是可笑的,所以我们并不因此就是好人。

单这样看可能很难理解,字母太过抽象(看《桤木王》让我意识到哪怕是我们经历过的情感,换种我们不熟悉的语风表达我们也会理解不了——玩网的人早就知道这点了,他们还利用此达到幽默的效果),所以我接下来要把指代代入:也就是《烈阳》里神父那句“你以为你是谁”。

人们认为歧视(LGBT、艾滋病患者、黑人、清洁工、妓女…)是不道德的,并出于道德而善待他人,哪怕自己内心深处觉得自己更加优秀,也要表面上作出一副没有瞧不起他们的样子。但实际上,以上帝视角来看,每个人都是微不足道的,他们一样渺小,一样脆弱,没有什么特别了不起的人,所以歧视本身就没什么道理,就是很好笑的,不是因为道德原因才是错的。或者说,不应该歧视是因为众生确实平等,而不是众生应该被平等地对待。

请不要忙着否认上述观点,我又要强调一遍对于这种问题只有不同角度的解答而不存在最终确定的答案,我只是借此反映一种观点,而它对电影里男主原本的观点来说是一次颠覆,所以它有力度。

我个人,觉得内核是最重要的,形式只是让内核不至于过于裸露而进行的包装,创作者追逐时尚似地运用各种形式,但我们最终都会关注内核本身。但我也不能否认形式或把它贬到一文不值的地步——形式依旧不可缺少:美感就隐藏在其间。(也有具美感的思想,但如果我们玩奥威尔的小把戏,也可以说没有形式也是形式的一种,赤裸也能提供原始的力量(又一次用“原始”))同样的,内核往往也要借形式才能展现力度,就像一个人有力气也要知道如何运用才能发挥效果。在这里,我不提我的形式,以避免显得太过骄傲。

评论

热度(2)